人才培养概况

一 、人才培养体系历史沿革

       同济大学土木系科自1914年创立以来,始终十分重视人才培养理念与培养模式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在首任德籍系主任主持下,采用德国的教学体制,注重基础与实践;1952年院校调整,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师融合苏联、欧美教学体系,博采众长。改革开放以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于1998年在国内率先实行宽口径人才培养并初见成效,获第四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开始注重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后与东南大学合作获得第五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结合国家发展战略,注重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得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结合国家工程教育改革和卓越工程师计划,关注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学习、能力训练、素质提升,以及与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认证建设,获得第七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起,顺应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较少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和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创新驱动发展的社会转变,率先实施全体硕士生按工程专业学位要求招收和培养,创新并实践了“职业性与学术性高度统一”的全日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获得第八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历史沿革


二、 “共性基础+个性发展”培养架构

       以用户需求驱动和技术交叉融合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极大地改变着土木、机械等传统工程领域的面貌,也对以往过于关注专业知识传授、专业间壁垒强的传统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继承学科优良传统的同时,借鉴国外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理念、审视传统培养模式流弊,并经多年改革与探索,提出“基于思维培养和知识本质把握的自我学习与自我完善、基于创新素养和多文化融合的发现问题与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未来人才属性和“本科重基础、重素质,硕士重专业、重素养,博士重学术、重独创”的阶段人才培养重点。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共性基础+个性发展”的土木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以课堂教学、实践创新、交流合作三个链条为横向培养轴,以本硕博一体化为纵向培养轴,夯实每一位同学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共性发展基础;同时增强院内导师、校企导师、国际导师与学生间的近距离接触和指导,提升学生个性发展空间,为国家培养具有面向未来特质的精英人才。

  

面向未来科技与工程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与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