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平台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创新引智基地”(111引智基地)2013年获得教育部批准。该基地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岩土及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在重大建筑工程防灾减灾、长大桥梁结构防灾减灾和复杂隧道与地下空间防灾减灾三个方向上和国际一流学者进行深入的合作,提升我国重大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的技术水平,支撑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服务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

基地积极引进国外顶尖人才,形成中外融合的团队,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经验,拓展和深化了国际合作的领域,促进了学科交叉,全面提升了学科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学科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攀升。引智基地将培养具有“全球意识、跨文化交流、通晓国际规则、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能力”的卓越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依托引智基地,充分利用和挖掘国外团队教学资源,邀请外方人员与中方人员联合授课、开设专题讲座,联合指导硕士生和博士生。

同济讲座教授Herbert A. Mang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基地的海外学术大师、同济讲座教授Pol D. Spanos 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获得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地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依托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联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意大利欧洲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等共同成立。实验室20157月挂牌,201512月通过教育部验收。联合实验室由同济大学顾祥林教授担任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伯克利加州大学Stephen A. Mahin教授和伊力诺依大学香槟分校B. F. Spencer教授先后担任外方主任,同济大学吕西林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实验室围绕地震灾害这一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致力于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地震工程学科,联合开展国际前沿的重大抗震科学问题研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且勇于创新的科学家及高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并探索建立国际化的运行体制和管理机制。

2016年,依托该联合实验室成立的“地震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被科技部批准成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类),在国家级科技合作平台建设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室网址:http://www.ilee-tj.com/En/Default

“工程可靠性与随机力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于20165月。该中心是我校联合美国Rice大学、南加州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德国汉诺威莱布尼兹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日本神奈川大学等7所国际知名大学一起,共同组织成立。中心聘任教育部首批李杰教授为中心中方主任,美国莱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Pol D. Spanos为外方主任,美国工程院院士A. H-S. Ang教授为中心顾问委员会主席。


    “风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依托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桥梁结构抗风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联合美国弗罗里达大学、美国德州理工大学、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日本东京工艺大学和印度理工大学洛基分校等共同成立。联合实验室由同济大学葛耀君教授担任中方主任,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G. A. Kopp教授担任外方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项海帆教授和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Ahsan Kareem教授分别担任实验室指导委员会中方和外方主任。风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的风工程学科,汇聚国际一流的创新人才,并充分利用国际化人才培养手段,形成国际化实验室的运行体制和机制。


“全球智慧基础设施研究中心”于2017524日在同济大学正式成立。研究中心由包括上海申通地铁、上海建工集团、上海隧道股份、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ESRI公司等在内的141家国内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个人共同成立。研究中心由同济大学朱合华教授担任主任,致力于快速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设施智慧服务系统平台,推动基础设施全寿命智慧化管理和数据互联互通,促进土木、交通、市政、水利、能源、核电、矿山、国防、民防、人防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相关信息化的学术和行业水平的整体提高,进而快速抢占国际制高点。

研究中心在成立大会就发布了全球第一个自主研发的开源基础设施全寿命信息集成平台(即iS3平台),供成员单位免费使用,并基于这一平台合作开发产品、制定标准、共享数据。iS3平台能够实时、高效、完整地整合工程中的信息流,基于统一数据标准,融合现有BIM/GIS平台的图形数据和工程数据,并借助先进、高效、准确的数据采集技术和强大、快速、稳定的数据处理核心,实现工程管理上的分析、应用和决策一体化功能,进而推进工程大数据的共享和挖掘,最终确保工程信息流全寿命周期下的完整畅通。

      

 

  “中比工业化建造联合实验室”依托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联合比利时根特大学和上海建工集团共同成立。实验室于201711月挂牌成立。联合实验室由同济大学赵宪忠教授担任中方主任,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Luc Taerwe教授担任外方主任。实验室致力于新型建筑工业化建造技术的研究,探索采用数字化与自动化技术控制的新型建造方式,将建筑施工与信息化进行深度融合,推动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技术进步。同时,实验室还致力于促进研发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校企之间的协同创新,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且勇于创新的科学家及卓越工程师。

  201811月,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加盟中比工业化建造联合实验室。20196月,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加盟中比工业化建造联合实验室。



       “国际韧性基础设施联合研究中心ICRI”于2021年11月14日在同济大学正式成立。中心由同济大学牵头,联合世界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建立的,以基础设施韧性提升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拥有在工程系统韧性相关领域国际顶尖权威学者的加盟与支持,涵盖中国、中国香港、美国、英国、德国、挪威、希腊、新加坡、等多个国家与地区。核心成员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院士,国家高水平人才等国内外著名和知名专家学者。

       中心由生命线管网等网络系统工程、桥梁与结构工程、岩土与隧道工程、边坡与地质工程、道路与交通工程等研究方向组成,通过申请国际、国家(地区)、省部级相关项目资金支持,系统开展韧性基础设施相关理论及技术研究,定期召开学术交流活动,编写韧性基础设施相关研究进展报告、标准规范,培养韧性基础设施国际一流学术人才,以服务国家需求为导向、引领世界科技前沿为目标,逐步形成国际韧性基础设施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人才的聚集地、向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