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活动
六十余件沪上大学生作品角逐“创造杯”决赛 同济6个项目悉数获奖
发布时间:2015-12-04 

       经过现场展示、项目讲解及专家提问,11月28日下午,2015年上海市大学生“创造杯”大赛决赛在同济大学圆满落下帷幕,34件沪上高校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分别荣获大赛一、二、三等奖,5件作品获“最佳人气奖”。大赛由上海市教委主办、上海市创造学会协办,我校土木工程学院承办。我校参与评比的6个项目满载而归,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我校党委副书记马锦明教授、教务处副处长王晓国教授及创造学会会长,我校土木工程学院李国强教授等出席大赛开幕式。

 

马书记致开幕词

 

 

熊院长宣读获奖名单

 

      本届“创造杯”大赛共有上海市的14所高校的62个项目参加决赛,其中 土木建筑交通环境类(A类)项目11个,机械电子类(B 类)项目35个,设计创意类(C 类)项目16个。

      上海市大学生“创造杯”大赛(以下简称“创造杯”)是一项上海市级的学术科技竞赛,最初由上海市创造学会和上海理工大学共同提出,已成功举办8届。2013年起由同济大学主办,参赛学校扩大到上海市的高校,并得到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随着参赛学校逐渐增加,参赛作品类型更加丰富,“创造杯”的影响力也逐步扩展。

       行道树周围地面铺装破损是市政工程中极为普遍的问题,获设计创意类一等奖的《引导行道树树根生长的倒置漏斗状装置探究》,由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王孝云同学完成。他设计并制作和实施了一种可降解的引导幼龄行道树树根向下生长的装置,引导幼龄时行道树的树根向地下伸展。可降解装置无需后期维护,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引导行道树树根生长的倒置漏斗状装置探究 设计创意类一等奖

 

       临时屋顶如何设置才能便捷又满足全面需求?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于志杰同学研发的《以单元杆件为基本单位的可展结构研究》项目,探索了一种新型的空间可展式结构形态特征,重点研究了这种结构在屋盖方面的应用。这种结构由铰接的细长杆组成,能实现从平面到空间立体的变换,通过计算机或人工实现角度调控,可应用于多种建筑形式。结构由拉索和杆件构成,最终结构稳定;且所用杆件截面规格相同,为批量化生产提供便利,能实现工厂预制和现场拼装,且运输方便,节省成本。该项目以其研究方法的严谨性和项目成果的实用性,荣获土木交通与环境类一等奖。

 

以单元杆件为基本单位的可展结构研究 土木与交通类 一等奖

 

       土楼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是几次中国乃至东亚历史动荡和民众大迁徙的产物,以福建土楼为最具代表性。它们是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生土与木结构相结合,并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居民建筑。然而,之前的相关文献主要探讨旅游业,土木方面的研究很少。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曾里同学带领由土木、建筑同学组成的项目小组,发挥跨专业优势,通过调查实验,明确土楼在土木工程方面的特性,以《探究福建土楼的结构原理及其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启示》的探究课题荣获土木交通与环境类二等奖。

       公共建筑多数片面追求外表华丽,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外窗基本不可开启,存在与外界不直接相连区域无法实现自然通风,造成较大能耗。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程懋同学完成的项目《玻璃房低能耗生态一体化方案》荣获土木工程与环境类三等奖。该项目通过对既有公共建筑进行能耗状况调查及节能潜力分析,提出了生态一体化的节能改造方案,将传统建筑和现代节能建筑中优秀的节能理念进行整合,加以创新并运用,顺应了绿色建筑发展趋势,为有玻璃幕墙结构的扁平化大型公共空间提供有效的节能改造方案,降低建筑能耗,促进可持续发展。

 

《玻璃房低能耗生态一体化方案》 获土木工程与环境类三等奖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停车难”现象愈演愈烈。解决了繁华地段停车难的现实问题,就能进一步为城市发展节省出宝贵的土地资源。由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的贺竹同学带领的团队,在比较了现有的九种立体智能车库后,针对它们人工调度、技术落后等缺点进行了设计,并最终以《九宫格智能立体车库》的项目荣获机械电子类三等奖。该立体车库的载车托盘采用“九宫格”形式,所有的车辆移动都靠托盘的移动实现,并且立体的三层结构中,将平移和升降两个过程分开,提高了效率。在每一层中,“九宫格”的循环式托盘设计,可以保证每一层都有可用于载车的空闲托盘。该课题的创新点在于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节省空间,只需要一个电机就可以有效控制所有调度。这样一种空间、效率双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节省能耗的新型自动化回旋轨道式立体停车库,为当今社会对停车位的大量需求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九宫格智能立体车库》 获机械电子类三等奖

 

       由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苏航同学带领完成的《模块化多传感器高楼火灾逃生装置》荣获土木工程与环境类三等奖。该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一款高楼火灾逃生路线规划装置,能够在火灾发生时预测各逃生道路中已发生的状况及是否适宜楼内人员从所监测通道逃生。对于不同的火灾环境因素,装置采用了不同的传感器将其数据化,最终推算出逃生路线是否可行并发送给相关人员。该装置可以应用于人员逃生、监测火灾环境数据以及实时调度。尤其在遇到难以控制的高楼火灾时,这种装置对于指导人们正确选择救援、逃生方式具有现实的意义。

 

《模块化多传感器高楼火灾逃生装置》 获土木工程与环境类三等奖

 

       大赛专家委员会主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熊海贝教授表示,上海大学生“创造杯”大赛鼓励原创,突出“创造”,希望同学们能将实用与社会热点相结合,力求作品能应用于实际生活,旨在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原始创新、创造能力。此次参赛的大多数项目都已有相应的实物成果进行现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