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晚,彰武八号楼驻楼导师工作站——由土木工程学院主办的主题沙龙在彰武八号楼党建室顺利举行。本次沙龙的主题是“基础研究如何做——以台风危险性分析为例”,由同济大学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教授彭勇波教授担任主讲嘉宾。
本次主题沙龙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彭勇波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我国基础研究的现状,然后由15级博士研究生洪旭分享他的科研经验,最后在场同学共同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共同探讨“基础研究如何做”。
沙龙开始,彭勇波老师将Web of Science每年收录我国论文的数量,绘成柱状图向我们展示了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情况,并以同样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我国土木工程方向和其风工程分支方向的发展情况。通过柱状图可以发现,我国论文数量上升趋势可观,研究成果也在逐渐受到关注,但被引情况同美国等国家还存在差距。然后彭老师以国家相关部委“破四唯”专项行动为例,向我们介绍了近年来国家为加强基础研究出台的系列政策和规划。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土木工程中的基础研究应立足于三个方面:面向国际学科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学科交叉(与新材料、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结合)。
在彭勇波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我国基础研究的现状后,15级博士研究生洪旭向我们分享了他的科研经验。洪旭学长向我们介绍了他在“台风危险性分析研究”上的研究成果,以及他在研究中的一些研究思路和采用的研究方法。最后洪旭学长通过自己的科研经历给出了四点建议。1、在文献与研究方面,不仅要阅读关键文献,还要多阅读经典文献。2、要学会高效的交流与沟通。3、真抓实干,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4、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为了解决问题而工作。
洪旭学长分享结束后,各位参与沙龙的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有的同学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给出了不同的科研建议;也有的同学对洪旭学长研究的模型进行了讨论;还有的同学给出了生活方面的建议。各位同学发言完后,彭老师用四个关键词——“文献、交流、会议、思考”,总结了本次主题沙龙的内容,相信到场的各位同学都在交流分享中有所感悟。
学生心得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彭勇波老师主持的驻楼导师主题沙龙。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如何做基础研究“。彭老师首先做了引导性发言,指出尽管近年来我国SCI文章数量快速增长,但是在文章引用量上与世界领先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强调了基础性研究的重要性。大家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王彦鹏首先发言,他根据自己在美国的访学经历说明了与其他学者进行交流的重要性;万志强同学则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指出,做基础研究应该”坚持不懈,从容不迫“。通过本次活动,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之外的知识,对自己今后的科研大有裨益。最后,十分感谢彭勇波老师百忙之中为我们做了一个如此精彩的沙龙!
——土木工程学院15级博士研究生 洪旭
非常荣幸能有这样宝贵的机会聆听彭勇波老师的教导和分享。彭老师以近年来文献数目发展趋势为切入点,围绕洪旭师兄在台风危险性分析研究上的优秀成果,带领我们在“基础研究如何做”这一问题上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讨论。文献怎么读?研究怎么入手?心态怎么调整?如何保护脊椎?现场气氛十分融洽。这次驻楼导师工作站沙龙活动让我认识到积极与老师、同学交流研究心得的必要性,不仅仅是帮助我们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意识到,原来科研道路上有这么多的同行者。
——土木工程学院17级博士研究生 王丹
今天我参加了彭老师关于基础研究如何做的讲座。讲座中彭老师首先通过web of science的检索结果,介绍了我国基础研究的背景。通过彭老师的介绍,我认识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基础研究工作蓬勃发展,在土木工程领域,同济大学的基础研究已经走在国际前沿。以台风危险性分析为例,彭老师邀请优秀博士生洪旭同学为大家做了博士生涯的科研经历分享,之后参会的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很多高年级师兄师姐的经验分享都让我受益匪浅。最后彭老师关于认知从哪里来的问题,对今天的讲座进行了总结。今年我将要进行博士课题的开题工作,今天的讲座让我很有收获,做从零到一的研究,基于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为祖国的基础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土木工程学院19级博士研究生 徐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