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及活动信息
榜样钢铁彩虹是怎样铸成的 ——项海帆
发布时间:2016-09-01 

项海帆——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荣誉资深教授、名誉院长、上海市劳动模范。

http://civileng.tongji.edu.cn/uploadfile/image/20160609/20160609224147894789.jpg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中国风工程学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中国大跨度桥梁抗风研究的开拓者,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资深会员和名誉会员……项海帆这一生,与桥梁结下了不解之缘。

  儿时观看钱塘江大桥时种下的桥梁梦,长大后生根发芽。1952年,项海帆被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专业录取,1955年本科毕业后有幸成为李国豪教授的第一个研究生。在李教授门下学习的经历是他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科研上的严谨,还是对后辈栽培的用心,都深受李教授的影响。

  回忆当年的师生情谊,项海帆说,“我没有辜负李校长的培养。”确实,如今的他已处处成为年轻学者的楷模。

一、 矢志科研:荣誉不该是个人追求的

http://civileng.tongji.edu.cn/uploadfile/image/20160609/20160609224142034203.jpg 

  项海帆身上时时透着一股学者的耿直气质,他不追逐名利,但荣誉来了,他视之珍贵。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被同济大学推选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得知消息的他却向学校反映,院士称号已是至高荣誉,劳模应该让与学校其他优秀的老师。但名额已上报审批,事实既定,劳模项海帆当之无愧。

  作为中国桥梁界翘楚,项海帆在国内外获奖无数。对此,项海帆本人相当谦虚,“国际奖项能推选我,是因为我国桥梁建筑发展速度快、规模大。”2012年,项海帆获国际结构工程终身成就奖,成为继李国豪教授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中国学者。2013年,又成为首位获国际风工程协会Davenport奖的中国学者。奖项颁给了项海帆,但在他心里,这些奖属于中国桥梁界,   “荣誉是集体的,我只是一个代表”。项海帆珍视这些奖项,因为他从中看到的是中国桥梁界的崛起。

二、 严谨治学:他们不敢考我的研究生

http://civileng.tongji.edu.cn/uploadfile/image/20160609/20160609224032833283.jpg

  “严谨,求实,团结,创新”是同济大学的校训,也是项海帆秉承的教学理念。

  “李校长对我的培养是压担子,我对学生的培养也是压担子。”项海帆对学生的严格是出了名的,他自己都笑称,“很多人不敢考我的研究生”。项海帆希望他的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学风和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对他带的研究生提出“两个100”的要求,念100篇以上的国际最新的论文,写一篇100页的综述,并要求学生提出问题与他讨论,他觉得这样做出来的理论才能有所创新。

  “钱学森之问”引发了项海帆的思考,他觉得一方面如今大学的培养方法不够严谨,另一方面学术界也在吹拜金风。他主张限制招生人数,一个老师带太多研究生,没有精力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搞学术的没有自由的思想,没有独立的精神,没有质疑的理念,一味追名逐利,自然无所创新。项海帆不染淤泥,执教生涯中先后培养硕士生36名,博士生49名,接受博士后研究人员5名,使中国风工程学后继有人。

三、 爱国报国:外国再好那也是人家的

  1980年,时值45岁的项海帆决意去德国,学习先进理论和计算技术,推进中国桥梁事业发展。他深深记得出国时李国豪教授对他说的话,“海帆同志,外国再好,那是人家的,我们要把中国搞上去”。按期回国后他积极为青年教师写推荐信,办出国手续,希望他们也能学成回国效力,然而很多人没有回来。人才流失,项海帆深感痛惜。

  在同济求学执教的大半辈子,得到恩师的教导和提携,也把自己的理念传导给后人,项海帆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如今同济大学的桥梁专业在国内领先,但在国际上仍非第一梯队。如何把中国从桥梁大国建设成桥梁强国,项海帆用一生的努力做着解答,如今这根沉甸甸的交接棒已然交到新生代学者手中。项海帆希望年轻学者能保持对科研的志向,把爱国升华到报国。“坚持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中国才能有真正的学术和创新,才能自立于世界之林。”

  钢铁彩虹是这样铸成的,项海帆老师,为了国家过了社会奉献自己科学力量,在数十年教育事业中为祖国培育一代代新人,远赴异国为祖国学习先进知识,将强国之强化为己用。

http://civileng.tongji.edu.cn/uploadfile/image/20160609/2016060922436618661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