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及活动信息
追求卓越,永不止步 ——热烈祝贺我院四名师生校友获评“卓越奖”
发布时间:2015-05-20 

 

追求卓越,永不止步

——热烈祝贺我院四名师生校友获评“卓越奖”

2015年同济大学追求卓越奖励基金获奖者名单日前出炉,共设卓越教师奖、卓越服务奖和卓越学生奖三个奖项,今年全校共有十位获得者,我院的李国强教授、徐浩良校友、戴自立同学及韦予杰同学名列其中。其中,李国强教授获得卓越教师奖,徐浩良校友获得卓越服务奖,戴自立、韦予杰同学获得卓越学生奖。

“同济大学追求卓越奖励基金”是学校在社会各界捐赠的基础上于2010年设立的。奖项的设立旨在大力推进学校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提高教学科研水平,鼓励广大教师取得杰出的教学、科研成果,鼓励在校学生成长为引领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精英与社会栋梁,鼓励全体教职工、广大校友弘扬“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办学理念。评审工作首先由各院系、主管部门推荐,再经同济大学奖教金评审委员会、校友奖励评审委员会、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委员会、本专科生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初评,最后由追求卓越奖励基金评审委员会终评,确定各奖项获奖名单并公示。

下面展示我院四位获奖者的卓越风采:

 

李国强——教学科研道路上不懈探索追求卓越

李国强,男,1963年出生,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他自1988年起在我校执教,始终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治学严谨,执著追求,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教学科研道路上不懈探索,取得了卓越成果。
  李国强教授主持的“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2001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项目获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与国际等效的中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制度的创立与实践”项目获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参与“钢结构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建设”项目获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二)。
  李国强教授编写的《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教材获2002年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负责“工程结构荷载与可靠度设计原理”和“建筑结构抗震”课程建设,分别被评为2006年和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李国强教授指导的研究生中有5人获上海市优秀博(硕)士论文、2人获同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李国强教授长期致力于多高层建筑钢结构和钢结构抗火理论研究,发表有SCI收录论文90 篇,EI收录论文219篇;出版中文专著9部,英文专著2部;获美国专利2项,日本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科技进步(自然科学)一等奖7项。

      http://civileng.tongji.edu.cn/uploadfile/image/20150520/20150520155386048604.jpg

 

徐浩良——在联合国的舞台上为亚太地区发展而努力

徐浩良,男,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系,现任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署长兼亚太局局长。他是目前在联合国任职的非中国政府委派的最高级别的中国籍官员。

徐浩良的联合国之路是从实习岗位开始的。1999年底,在联合国工作了5年后,徐浩良终于被正式派驻到伊朗办事处任副代表。此外,徐浩良还担任过联合国驻哈萨克斯坦协调员、联合国开发署驻哈萨克斯坦代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欧洲和独联体局副局长。
  在联合国工作期间,徐浩良频繁深入到各国访问,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他常常深入贫穷落后地区,跋山涉水,甚至身处险境。同时,徐浩良还非常关心贫困和不平等问题。他坚持开发署的工作宗旨,带领同事们为建设国富民强的亚太地区做出不懈努力。
  徐浩良在联合国工作了二十年,也一直心系祖国,对国家发展建言献策。他曾对中国西部经济发展和建立新型的中国—联合国关系提出建议。除此以外,他还建议国家要大力支持中国年轻人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成长发展。
  从自费留学生起步,从工科到文科,从实习生奋斗到联合国高级官员,同济毕业的徐浩良正是依靠着不怕吃苦、追求卓越的精神,凭借着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登上高峰,是当今年轻人学习的楷模。

       http://civileng.tongji.edu.cn/uploadfile/image/20150520/20150520155436213621.jpg

 

戴自立——用科学研究为青春上色

戴自立,男,土木工程学院2010级直博生,研究方向为“地震触发流滑地质灾害的关键算法研究”。围绕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他提出了一种新型粘塑性流体本构模型,建立了土体大变形流动破坏的SPH高性能计算方法,揭示了流滑地质灾害的时空演化规律。其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一些重大工程的规划选址、地质灾害评估与防治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入学至今,戴自立共发表英文学术论文12篇,其中SCI检索6篇,SCI源刊2篇,EI检索2篇,已被SCI论文引用18次。此外,他和导师联合出版了国际首部基于SPH方法进行地质灾害模拟的英文专著,提出的“一种岩土材料流滑灾变的计算模拟方法”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自主研发的“岩土大变形流动性态的SPH计算模拟软件”获得了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这些学术成果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先进性。美国科学媒体Vertical News专题报道并高度肯定了戴自立的研究成果;他的论文被美国BioMedLib搜索引擎评为2013年该领域的Top20(排名第四),被所载期刊Engineering Geology评为2013年下载最多的论文。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戴自立获得了一系列的奖项,包括由中美两国的地震工程学基金会联合设立的“2014年度刘恢先地震工程奖学金”(全球仅10名),“同济大学第八届学术先锋”、“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
  戴自立积极以所学服务社会,他曾多次陪同国际专家考察团一起深入四川省川地震灾区,开展关于地震触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调研活动。

       http://civileng.tongji.edu.cn/uploadfile/image/20150520/20150520155484808480.jpg

 

韦予杰——走在创业路上的土木工程师

韦予杰,男,2011年进入同济大学,就读于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次年转入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2014年被授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年度卓越工程师先进个人”称号。
  2012年,韦予杰参与的气凝胶外墙保温材料项目参加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他作为项目的首席,协助该项目以新材料组公开答辩第一名的成绩晋级“创业挑战赛”;在全国总决赛中,该项目获全国金奖、最佳展示奖、最佳创意奖、模拟运营专项奖等四项大奖,总分位列全国第一。2014年,他作为伊尔环境工程参赛项目负责人,率领团队参加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实践赛(面向已注册公司),以上海市金奖的成绩晋级“挑战杯”全国电视公开赛四强并再次获得“挑战杯”全国金奖。
  在校期间,韦予杰曾任同济大学学生委员会委员、学术与文化促进部部长,参与组织了超过50场大型讲座及一系列学术活动,包括三届同济大学学术文化节,协助举办了“思享青年”杯、“同舟共济”杯辩论赛等品牌活动;他也曾作为同济大学学生代表访问台湾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进行学术交流;此外,他还是美国心脏协会认证急救员,公益组织“第一反应”急救志愿者和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实践活动志愿演讲者。出色的综合素质,也让韦予杰同学获得了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康奈尔大学、密歇根大学和杜克大学等多所名校的青睐。

     http://civileng.tongji.edu.cn/uploadfile/image/20150520/20150520155505425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