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动态
漫谈土木工程大数据丨土木工程学院驻楼导师主题沙龙
发布时间:2021-11-03 

2021年10月26日中午,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陈隽教授走进西北三楼学生社区,与同学们进行主题为“漫谈土木工程大数据”的互动交流。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王浩祺老师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微信图片_20211103154350.jpg



当今社会是数据信息爆炸的时代,据统计每人手机每天处理的信息量可以达到4GB,未来是属于大数据的,我们土木工程领域应该如何处理应用好大数据,又应该如何做好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融合?针对这些问题,陈隽教授与同学们开展了深入交流。



微信图片_20211103154438.jpg


微信图片_20211103154452.jpg


      

      陈隽教授首先和同学们分享了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是一种理念,它意在提供一种新型的思考范式,和以往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陈教授强调到,“大数据”的“大”并不是指数据的量很大,而是指数据的类型和种类很完全。他用福尔摩斯探案的过程来举例,福尔摩斯通过与相关证人的对话和现场的勘察来获取信息,并通过模拟试验和演绎来进行推理。大数据也是这样,大数据可以用视觉相关的图像,听觉相关的语音,触觉相关的传感器来获取信息,并用这些信息来解决具体的问题。大数据既不是单一的文本,也不是单一的图形,它是处理某一问题所需要的各类数据的集合体,这便是大数据。在当今大数据的时代,我们理当具备大数据的理念和思维。



微信图片_20211103154539.jpg


微信图片_20211103154542.jpg



      随后陈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问答交流,对同学们的疑问进行答疑解惑。其中有同学提问大数据需要对各类数据进行收集,对于我们本科生,要怎么自己收集数据呢?对此陈隽教授回答说,数据可以说是新时代的石油,没有数据就没有资源,没有资源就会被淘汰,所以收集数据是很重要的。但对于现阶段的我们来说,重点不在如何收集数据,而在培养我们的大数据思维,即运用大数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必须是具体的。现在对于大数据的定义众说纷纭,我们所谈论的大数据不是一个泛化的全体,它是具有特定性的,即这些数据围绕一个特定的命题展开,进而研究。可以说大数据也是一门顶层设计,需要头部企业带头去做,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但是结果总会是好的。



微信图片_20211103154613.jpg



最后陈教授给同学们提了很多中肯建议:

1、同学们要主动去了解土木工程前沿,去理解大数据是怎么应用的,把大数据作为解决具体问题的工具和方式。

2、目前国内的土木工程是分类性质的,有专门研究材料的,有专门研究结构的,有专门研究设计的,要多去思考如何将这些各种各样的数据整合在一起,比如可以了解BIM等这类新型名词。

3、在科研遇到问题时,首先应当查找相关资料,去看看已经解决的是什么,还没有解决的是什么,把没有解决的拿出来再具体解决。多看书,我们目前能够碰到的所有问题都是看书太少。

4、在未来选择研究方向时要靠近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最好是可以跟特长相关,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才干。



微信图片_20211103154844.jpg



本次互动交流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体会,同学们学习到了大数据的范畴和理念,受益匪浅,感谢陈隽教授的分享!



学生心得

      周二中午,陈隽老师与王浩祺老师联袂带来了一场大数据与土木结合的盛宴。陈隽老师介绍了大数据时代的新研究方式,强调了数据的重要性。他指出我们不应做数据的孤岛,中国拥有大数据时代科研的人口红利,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王浩祺老师加以补充强调,大数据的研究方式只是一种工具,科研中更重要的是对实际问题本身进行深入的认识与思考。通过活动,我学习到了新知识,并深受活动启发,认识到自己搭上了信息时代的列车。此次活动为我今后的学习生活开拓了新思路,打开了新格局。

——土木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 史政宇


     10月26日中午,土木学院的陈隽教授和王浩祺老师走进西北三楼学生社区与同学们进行主题为“漫谈土木工程大数据”互动交流。他认为大数据应用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全新的思维方式,二是土木工程数据化。陈隽教授结合了自身研究领域并类比淘宝拍照识物的大数据功能,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解答了如何将大数据的思路应用到土木工程等问题。最后,我认为本次互动交流刷新了同学们对土木工程的传统认识。为了积极顺应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进行跨学科式的多方面学习和发展,将运用专业知识技能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推动土木工程由“建造”转向“智造”发展。

——土木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 连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