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中心吸收国内外实验教学的先进经验,结合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手段,树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宗旨,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以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开放的实验设备资源、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为保障,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设备使用效率”的实验教学理念,在继承优良的实验教学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实验课程改革为抓手,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进,重视教材建设和管理机制完善的改革思路。

      1.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和谐统一

      土建类学科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根据土木与测绘类工程实验的特点,将学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方面通过实验内容的精心设计来阐释土木、测绘类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实验中体现理论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对理论课学习的兴趣。达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和谐统一。

      2.基本功训练与创新意识培养并举

      根据本科生培养的特点,在强调岩土及地质工程、结构工程、测绘工程实验基本功训练的同时,注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实验课程安排上,既有基础性的验证型实验内容,又有创新性、综合性的设计型实验内容;既有必修课,也有选修课;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各实验项目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近年来国际、国内、校内举办的结构设计大赛中,学生参赛踊跃并屡获佳绩。

      3.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本着培养创新性、应用性、综合性人才的原则,对实验教学新模式进行了创新性探索,并初步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新实验教学体系。具体来讲,即依托各专业实验室所进行的大量国家级、省部级以及重大工程科研项目,选取部分优秀本科生直接参与到由指导教师负责的科研试验中。同时,国家级、上海市和同济大学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SITP)激发学生自主选题、自主挑选导师、自主完成科研项目。在主动参与科研试验过程中,学生对基本理论的领悟能力,对基本课程实验的理论,以及创新精神、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4.基础实验与后继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

      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培养要求的不同,吸收相关学科的专业教师参与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做到基础实验与后继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在土木类学生的培养上已形成有显著同济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近年来又根据学校学科布局的发展,探索建立有同济特色的交通、水利类学生的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实验教学体系。

      5.传统实验内容与现代实验内容的渗透融合

      土木与测绘工程是古老的基础学科,具有很多经典的实验内容,是工程类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同时又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新兴交叉学科与高新技术的发展不断丰富工程研究的内容。现代土木与测绘工程实验课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体现这种特点。通过开设(土)动力学实验、地下结构测试与监测实验等课程和国际土木与测绘工程前沿研究领域接轨,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相关课程学习的兴趣。

      6.充分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改进实验教学手段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学校投入和自筹经费,近年已逐步将大部分机械式的实验设备更新或改造成电子式的实验设备,正在并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构建实验室信息平台以及实物实验与虚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平台。

      7.加强教材建设

      加强土木系列实验教材建设。对于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合一的课程,提倡教师将理论教材与实验教材合并出版;出版与国家精品课程相配套的实验教材。

     8.完善管理机制
      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学校、学院与中心管理分工;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变革实验室管理机制,以适应“常态实验教学活动、动态创新实验活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