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分中心一览

岩土工程实验教学分中心:


实验室类型: 专业/技术基础

建立时间:2006 (1958)

用房总面积: 1200平方米

       本分中心是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地下结构)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直接依托的学科涵盖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和城市工程地质以及环境地质。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后,陆续组建了土力学、土动力学等多个专业实验室 。1986年,原土动力学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合并成立土工实验室,基础地质实验室发展成为地质工程实验室。2006年12月,归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管理。目前,分中心下设岩矿实验室、岩石三轴试验室、岩石物理试验室、土动力学实验室、岩体力学实验室、岩土力学微观分析室、原位检测室、港工实验室、地下结构实验室、土工实验室、水环境试验室、岩石流变试验室、土流变试验室等。已投入建设经费3500万人民币,设备总价值2200万人民币(其中具有国际进水平的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1000万人民币),2007年8月被批准为同济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主要面向专业:
       主要承担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测绘工程、交通工程、水工结构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等学科的本科实验教学工作。开出含实验的课程总数30门,109个实验项目,322实验学时,含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课程达80%,每年参加实验的学生超过3100人次,41000人学时。

 

结构工程实验教学分中心:


实验室类型: 专业

建立时间:2006(1914)

用房总面积:5140 平方米

       本中心是土木工程专业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含有: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桥梁结构抗风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建筑结构实验室、结构试验中心、桥梁实验室等。学科涵盖桥梁工程、结构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计算机仿真、风工程等。分中心的前身可追溯至1914年,是年同济医工学堂首设土木科并建立土木模型陈列室和土木工厂,供学生实习使用。解放以后,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发展。1956年成立结构静力试验室,1974年成立桥梁专业实验室,1975年成立结构抗震试验室,1991年成立结构抗火试验室,其中,结构抗震试验室1983年从美国MTS公司引进水平双向模拟地震振动台,1991年又增加了竖直方向,使之具备三向六自由度试验能力,该设备当时在国内首屈一指,为我国许多重大工程抗震建设作出了贡献。2006年12月,归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分中心现有设备总价值约7100万,2900余台套。2008年8月被批准为同济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主要面向专业:
       主要承担土木工程等学科的本科实验教学工作。开出含实验的课程总数16门,81个实验项目,360实验学时,含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课程达100%,每年参加实验的学生超过2200人次,43000人学时。

 

测绘工程实验教学分中心:


实验室类型: 技术基础

建立时间:2006(1933)

用房总面积: 494 平方米

       1932年,同济大学工学院高等测量系正式成立,并成为国立大学中唯一的测量系, 同时添置了大量仪器设备。1948年,同济大学从四川李庄迁回上海,叶雪安教授等将当时内迁的所有大地测量、航空测量以及摄影处理等仪器完好无损地运回同济大学,重建了试验室。2006年12月,归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管理。目前,分中心设有:普通测量、工程测量、大地测量、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和测量校准等实验室,拥有实验仪器设备价值约1300万,1100余台套。本平台依托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和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是作为面向全校本科生的测量实验教学基地和创新能力培养基地,2007年8月被批准为同济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主要面向专业:
       主要承担土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地质工程、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城市规划、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科学等专业相关课程的本科实验教学任务。开出含实验的课程总数29门,160个实验项目,740实验学时,含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课程达85.7%,每年参加实验的学生超过4100人次,43500人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