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史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院史研究  文化研究  教师访谈记录
姚坤一老师访谈
发布时间:2012-05-16        浏览次数:2104

 

采访目的

希望能从姚教授与同济一同经历的风风雨雨中了解我们的过去,并得到姚教授对我们年轻一代的寄语。

采访相关背景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院庆100周年,暨土木工程学院院史馆成立。

采访时间

2012年4月6日星期五

采访地点

斜土路2601号T328楼C室

采访对象

姚坤一教授。

生于1932年8月。上海人。同济大学测量系教授。1954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曾任同济大学讲师、副教授、系副主任,上海市科协常务委员,中国测绘学会测绘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测绘学会副理事长。从事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天文测量教学和科研。主要研究成果《卫星接收天线精度检测》获1983年第一届全国测绘学会年度成果奖。著作有《实用天文测量》、《建设用地管理》、《房地产行政管理学》,合编《控制测量程序汇编》。发表论文近10篇,主要有《10m卫星接收天线精度检测》《精密工程天文方位角的测定》等。

采访形式

现场采访。(DV拍摄、照相)

采访问题

1) 能和我们谈谈你求学的经历吗?

答:我54年同济毕业后,开始时分配到北京建设部,56年又调到同济任教,做到讲师、副教授、系副主任。在同济求学期间,参与学校文艺部,是个性格十分开朗的女生,喜欢跳交谊舞,喜欢运动,有着和男生一样的性格。当时深受夏坚白老师的欣赏。由于测量系女生少,我作为为数不多的女生,在学校表现还不错,深受同学和老师们喜欢。

2) 在同济任教期间,您印象最深的参与的工程项目或者教学活动有哪些?

答:为了搞国家建设,当时主要从事控制测量,包括控制网和测量网的测量。由于当时测量仪器的落后,导致测量工作十分的辛苦,往往一个测量项目需要数几个月。那时候主要从事15米和30米卫星接收天线的精度检测。另外还参与部队的一些测量工作,由于部队要求其需要保密性,我们的工作有时候都是晚上进行。那时候测量工作十分辛苦,尤其是测量水塔和煤矿时,有时候要在山脚下生活几个月,由于在郊区,我们都是借用百姓空闲的房子居住,所以我对我的学生们的生活十分关心,经常给他们买些生活用品和营养品。

3) 您近来有关注同济测绘系的近况吗?

答:现在已经退休了,再加上距离学校远,我很少去学校看看。07年退休后有海事大学、华师大和同济继光学院同时邀请我前去任教,鉴于对母校的热爱,我最后还是选择了同济大学继光学院。虽说现在日新月异,科技发展很快,测量技术也改变很多,和以前我所掌握的东西都不太一样,我是有点跟不上形势了。不过鉴于测量工作重要性,不管在什么时候,测量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我感觉我们学校的测量系也会发展越来越好。

4) 您对在校学习的学生们有什么建议?

现在是个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人的思想远不如以前,学生们的想法也是越来越复杂和多元化,我感觉作为学生就应该刻苦学习,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要老想着挣钱的想法。只有这样,国家的未来才会越来越好,你们的前途才会越来越光明。

 

采访札记

由于姚老师的爱人蔡先生生病住院,所以这次采访原本约好的是去中山医院住院部。我们买了鲜花和水果到了住院部,结果蔡先生告诉我们姚老师的一位好友,也曾是同济测量系的一位老师突然病逝,她前去参加追悼会。我们就坐在病房里等姚老师回来,顺便和蔡先生聊天。聊天中,我们了解到姚老师是一个十分热情的人,她乐于助人,对学生十分的关心,平易近人。而且夫妻关系很融洽,有个十分幸福的大家庭。姚老师和蔡先生生了2个儿子,而且都是事业有成,一个定居美国、一个定居日本。儿子们也是十分的孝顺,对他们二老关怀备至。最好我们和蔡先生合了影,蔡先生是个是个热情的老人,对我们的到来感到十分的开心,我们也祝福他早日康复。

从医院出来,姚老师也参加完追悼会,已经回家,我们便乘车前去姚老师家里去对姚老师进行采访。见到姚老师后,姚老师看上去就是个十分健谈的人,虽说我们的到来,她有点紧张,但是和我们的慢慢谈话中,她把她那不平凡的一生娓娓向我们道来,也让我们对姚老师更增加了许多分的敬重。

姚老师虽然是个女性,在测量界也是少有的女性之一,但是巾帼英雄不让须眉,她不管是在学校求学期间还是毕业后留校工作期间,都是十分细致刻苦,开朗勇敢,吃苦耐劳,各个方面都表现十分的出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我可以用现在的一个十分流行的词来形容她-------女强人。她那种女性独有的气质现在依然可以清晰可见。让我们采访的几位同学对她愈加敬佩。

姚老师早期也搞过房地产,也是学校的安排,做房地产的评估,在当时房地产刚刚开始的时期,有多人为此赚了很多钱,也买了很多房,但是姚老师没想到为自己买房做投资,他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对待工作,所以直到现在住的房子还是儿子给买的房子,另外没有其他房产。她说那时候她和老伴的工资都投入在两个儿子的学业上,姚老师和他爱人都是十分有眼光的人,把儿子送到国外留学,现在两个儿子都是医学博士学位。现在一家人有定居日本的,有定于加拿大的,还有在印度的,她开玩笑的告诉我们她们家现在就是个“联合国”。

姚老师一辈子有三次下海经商的机会,但鉴于对测量事业的热爱,她都最后放弃了。我们为姚老师的做法感到十分的崇敬。最后姚老师翻出来家里所以的老相片,来给我们展示她年轻时候留下的那些片刻岁月和她的家庭照,姚老师一边和我们翻阅时候,脸上充满了笑容,可见姚老师有个十分幸福完美的人生,爱人、工作、家庭,她都样样出色。我们由衷的祝福姚老师健康长寿,日子越来越幸福。

2012.4.9 李杰 付石峰

 Copyright © Civil Engineering Academy Museum of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史馆

 联系电话:021-65989877   邮件:limintj@tongji.edu.cn